易造欢迎您 关于我们
供应商注册 登录
个人中心 账户设置 退出登录

易造机器人

  • 首页
  • 方案
  • 一站式
  • 商城
  • 品牌
  • 资讯
  • 金融
最近搜索
易造机器人网 > 行业新闻 >机器人可以“搬砖”了,建筑业智能时代到来?

机器人可以“搬砖”了,建筑业智能时代到来?

时间:2022-01-24 17:25:42 来源: 新浪财经

       机器人渗透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最近几年,由于中国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一大批机器人制造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异军突起。 

 

       根据统计,仅2021前11月,中国就有316个机器人项目获得融资,总金额超330.5亿元,平均每笔融资超过1亿元。毫无疑问,机器人已经成为一个极具前景的赛道。 

 

       机器人在工业制造中广泛存在,比如在物流、3C制造、汽车制造等领域,“无人工厂”并不少见,可以说,智能制造正在成为行业变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强烈助推剂。

  

       相同的情形,或许即将在建筑领域发生。

  

       为什么中国需要建筑机器人?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2020年总产值达26万亿,占全国GDP份额达26%。不过,如此庞大的市场却没有催生与之适应的创新成果。

 

 

       数据显示,建筑业每年在科研创新的投入不到总收入1%,生产率停滞不前,还处在“搬砖头”、“扎钢筋”的低效水平。可以说,建筑业是中国所有10万亿行业里,自动化最低的行业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曾表示,尽管中国是建造大国,但建造行业还是粗放式、碎片化生产方式,由此带来低效、较低质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行业规模与创新水平相背离,原因在于中国数十年高速城镇带来的充足劳动力,大量被解放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后浪接前浪,构建了中国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人口红利”。 

 

       只是,“人口红利”四个字在今天已然失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19年我国农民工总量为2.9亿人,平均年龄40.8岁,50岁以上所占比24.6%。 

 

       更多年轻人对父辈们日晒雨淋、起早摸黑望而却步,而是进入了快递、外卖等服务行业,建筑业亟需转型升级,破解劳动力供给难题。 

 

       更何况,中国正在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双碳目标是所有行业需要完成的答卷,作为碳排放“第一大户”,建筑业也必须通过科技手段变得更低碳、更环保。 

 

       挑战的另一面是机遇。在重重难题之下,尚在发展初期的建筑机器人被行业寄予厚望,也备受投资圈青睐,成为有技术潜力和发展前景的“蓝海”。 

 

       从增量角度来看,相比于其它国家,中国发展建筑机器人有先天的市场优势。中国的建筑行业还在高速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城镇化率为64.72%,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城镇化率至少还有10个百分点以上的空间。

  

       凭借规模优势,中国有可能会成为最大的建筑机器人市场,行业增长潜力极为可观。

 

 

       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建筑机器人?

  

       建筑施工是流程较长的工作链条,包括结构、装修等,每一部分又细分为多个工作流程。

  

       目前已有多家公司涉足建筑机器人领域,有几家已获得多轮融资。其中的领军者则是头部房企碧桂园,早在2018年,碧桂园就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博智林,专攻智能建造。 

 

       截至去年12月底,博智林已有18款机器人投入商用,在350多个工地上大显身手,施工面积超过700万平方米,获授权的专利超过1600个,是建筑机器人数量最多、商业化运营最广的机器人公司。

 

       据了解,博智林建筑机器人可自主作业完成体力繁重或者有危险性的施工工序,从而让施工过程更加安全、健康、高效。以卷扬式外墙乳胶漆喷涂机器人为例,通过自主路径规划,可以实现建筑外墙涂装的全自动、全方位喷涂。相较于传统施工,从根本上杜绝了工人高空作业带来的安全风险。

 

       此外,在混凝土整平施工阶段,传统工人作业需要持续弯腰,拿着瓦工刀反复刮平、测量,需要整平的地方大多位于当时所处阶段的“顶层”,工人需承受日晒雨淋、严寒酷暑,因此整平也被认为是建筑流程中最为辛苦的工种之一。

 

 

       而现在,工人只需要通过平板操作,便能控制地面整平机器人实现全自动地面整平施工,并且让刮板保持毫米级精度。

  

       再比如地坪研磨机器人,传统研磨方式灰尘蔽天,粉尘污染和噪音污染极大。地坪研磨机器人打磨中产生的灰尘由机器人自带的吸尘系统收集,工地扬尘消失不见,进而保护了工人的健康。

 

       就在最近,博智林首次实现了装修阶段的多机协同施工,标志着博智林建筑机器人进入了多机协同系统化应用的新阶段,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建筑行业内均属首创。墙纸铺贴、墙砖铺贴、腻子打磨等机器人高度协同、相互分工,多台机器人已经可以像流水线一样自主施工。

 

       在碧桂园的智能建造工地,由建筑机器人引领的技术革命正在催生新的岗位需求。未来,建筑工人将从过去的“农民工”转变为“智能建造产业技师”,负责机器人操作、维修,以及机器人覆盖不了的角落施工,“搬砖”将不再是体力活。 

 

       为什么是碧桂园? 

 

       2020年7月, 13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的应用。 

 

       2021年2月,住建部发布《关于同意开展智能建造试点的函》,确定全国七个项目开展智能建造试点工作。其中一个,就是博智林建筑机器人首个商业应用项目——佛山顺德凤桐花园,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真正引入建筑机器人且批量应用于工程建造过程的试点项目。

  

       建筑机器人广阔前景逐渐成为现实。为什么碧桂园会走在行业前列?

  

       答案在技术与产业的高度融合,不难发现,碧桂园的地产主业与建筑机器人形成了相互促进的正向循环,最大限度减少了科技产品从实验室到工地的距离。对于前瞻性创新企业来说,技术的实际落地应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死。

  

       碧桂园每年在建面积接近3亿平方米,为博智林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试验空间。即便是机器人落地试验的要求再苛刻,也能找到匹配的场景,加速机器人的迭代升级。 

 

       同时,地产主业带来的充足利润和现金流,也给了建筑机器人研发提供了深厚的资金后盾,市场化初期不用过分担心研发投入和盈利问题。一旦商业化大规模铺开,机器人也将会成为碧桂园的营收新增长点。 

 

       “机器人正在积蓄澎湃的力量,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可想象,”建筑工人出身的碧桂园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杨国强能够深刻体会到工地施工的辛苦。他曾在不同场合表示,希望建房过程中繁重、重复、危险的部分工作能够由机器人来完成,“首先是符合我们对零伤亡和安全的追求,第二能使我们的质量提升,第三能使我们的效率提升。” 

 

       在创业初期,不少非建筑行业的研究人员进入博智林,杨国强甚至会亲自带领他们走入工地,事无巨细地讲解施工细节。 

 

       目前,博智林已有核心研发人才超2500人,平均年龄30.7岁,团队包含人工智能、数字化、机器人、建筑学等各个领域优秀人才。在这个刚刚兴起的行业,博智林帮助编制了《智能施工升降机》《外墙喷涂机器人》等多项施工标准,在做产品和品牌的同时,走向了“定标准”的优秀企业之路。

 

 

       以博智林为代表的建筑机器人,未来将逐渐出现在中国天南海北的各个工地之上,届时,建筑就有可能每一块砖都可以精准统计,盖房子可能变得像今天造汽车一样高度标准化和智能化,百年未变的建筑行业将迎来真正的革命时代。



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易造机器人网(www.ez-robot.cn)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63900077

更多推荐内容

  • 工地上来了“智能机器人”
  • 建筑机器人“上岗”实现科技力量赋能建筑行业
  • 多家央企入局:建筑机器人行业竞争加剧,争夺15.5万亿美元市场
  • 机器人引入建筑行业—智能建造产业未来可期
  • 科技建造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机器人建房子”科技感十足
  • 全国首批试用!智能化建造机器人“大战”广州白云站

标签

  • 建筑机器人

热门资讯

  • 关于举办2025中国工业AI大会的通知

    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拟于2025年10月22-24日在杭州举办“2

  • @汽车行业同仁,2026中国智能汽车技术展定档!邀您智启新征程!
  • 2026中国智能汽车技术展
  • 精业锐志,极致创新!ITES深圳工业展助力制造业开年起步即冲刺!
  • 比亚迪/广汽丰田/富士康/大疆确认参观,ITES品牌终端买家名单发布!
  • 迈瑞/开立/格力/美的...确认参观,ITES品牌终端买家名单|第二批

专家专栏

  • 何宝宏 : 何宝宏:人工智能开始从学习走向创造

    目前人工智能(AI)开始从学习走向创造,数字化转型的终点是数字原生,未来

  • 聂鹏举 : 全国人大代表聂鹏举:建议扶持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业
  • 孙丕恕 : 全国人大代表孙丕恕:算力、数据、算法是中国“新基建”的基础支撑
  • 谭建荣 : 「人物特写」工程院院士谭建荣:马云不是制造业的杀手,工业机器人也不是救命良药
  • 李开复 : 李开复:机器人应以实用为主,人形机器人难以盛行于世
  • 孙建波 : 银河证券孙建波:工业机器人是企业未来发展布局的重中之重

企业介绍

  • 纬探传感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纬探传感是一家致力于工业自动化,提供传感器及元器件产品、技术服务和成套控

  • 丹因碧克机器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丹因碧克是一家专注于机器人力控应用解决方案的公司,由日本WACOH-TE

  • 浩科机器人(苏州)有限公司

    浩科机器人(苏州)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机器人本体研发及应用的高科技企业。

  • 关于我们

    • 首页 商城
    • 品牌 方案
    • 资讯 一站式
    • 金融 我们
  • 服务支持

    • 服务条款
    • 隐私权政策
  • 联系我们

    • info@ez-robot.com.hk
    • 周一到周五 09:00-18:00
  • 合作伙伴

    • 赤狐CRM
    • 硬蛋网
    • 科通芯城
    • 科姆特
    • SMart Factory 2019
    • 郑州工博会
  • 关注我们

    • 微信号:易造机器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