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造欢迎您 关于我们
供应商注册 登录
个人中心 账户设置 退出登录

易造机器人

  • 首页
  • 方案
  • 一站式
  • 商城
  • 品牌
  • 资讯
  • 金融
最近搜索
易造机器人网 > 行业新闻 >80%企业面临倒闭 工业机器人产能严重过剩

80%企业面临倒闭 工业机器人产能严重过剩

时间:2020-07-02 11:48:01 来源: 机经网

       由于受疫情的影响,今年我们活动的规模比往届要小了……”不久前,某机器人行业会议的负责人在邀请我们参会时如是说。

 

  已经与这一会议打过多年交道,面对这一现实,我们彼此心照不宣:即便没有疫情,会议的规模和影响力也早已大不如前。

 

  遥记得第一次参会,正是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的“鼎盛时期”,会议无论从规模、到场卡司还是参会品牌,都极力诠释了“机器人热”,到场媒体除了大众媒体和工业类媒体外,机器人行业权威媒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在后来的二三年,首先是很多机器人行业媒体已经不再参会;而且参会或参展企业也大打折扣,相对于此前国内外领先机器人品牌齐聚一堂的“盛况”,参会企业基本靠园区相关厂商或供应商等的“捧场”;此外,相对于市场和行业本身,会议的话题开始更多偏向于国家、地方或相关机构的扶持利好政策。

 

  百感交集之余,回想起当初参会时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议题:演讲嘉宾类比了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全球领先的韩国,以此描绘了一副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宏伟蓝图”。

 

  不过当时他没有说明的是,在韩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走向成熟的道路上,平均每5家供应商中,大概仅有1家存活到了今天。在迎来可观的机器人保有量之前,工业机器人供应商们做好“灭亡”的准备了吗?

 

  “市场很冷,选择坚守”

 

  “市场很冷,选择坚守”想必是近年来说起工业机器人行业,听得再多不过的话了,市场不景气,企业励精图治、艰难求生的画面跃然纸上。

 

  在探讨“市场很冷”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工业机器人市场真的冷下来过吗?

 

  从外部因素来看,市场似乎的确“冷了”:

 

  工业机器人较为依赖的汽车和3C行业近年来发展不明朗,直接导致装机量下滑,从2018年开始就没有停下“增速放缓”的脚步;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速情况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而且,利好政策和资本也不同于往日,大众对于工业机器人的关注逐渐转移到其他新兴行业。

 

  但从工业机器人厂商的角度来看,似乎相反:

 

  天眼查数据显示:仅2020年新注册的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就有15111家,然而2019年全年工业机器人产量不足19万台,每家仅分到12台左右;

 

  受到技术门槛的限制,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同质化非常严重,价格竞争可以说一直处于“白热化”的状态。

 

  即便如此,选择迎难而上和“坚守”的企业依旧非常多。


  为什么选择坚守?我们不妨延续同韩国市场的对比。

 

  2010年,韩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为287台/万名工人,受产业属性(发达的汽车和3C)影响,同年保有量增速从2.7%激增到28%,到2018年韩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快速增长至774台/万名工人,位居全球首位。

 

  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起步较晚,201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仅为10台/万名工人,同样乘风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业机器人市场一路高歌猛进,2018年这一数据提高至140 台/万名工人。

 

  尽管增幅显著,但得益于大体量,与领先国家相比,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确有着可观的市场空间,但前景可期显然并不适用于所有企业。

 

  “淘汰”正加速到来

 

  首先从大环境来看,低迷是全球市场的主题。

 

  2019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与上年相比有所回落,亚洲依旧为体量最大的市场,中国和韩国的装机量均出现了明显下滑。其中,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减少了6.10%,延续了负增长的状态。


  遵循市场发展规律,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很难达到韩国的高度。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发展道路和韩国十分相似,最初是政策利好、资本入局,崛起于下游产业拉动。在2010-2018年这段迅猛发展期,韩国得益于其发达的汽车和3C制造产业,强力拉动了国内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由此一跃成为工业机器人密度最高的国家。

 

  反观国内,发展套路基本相同,也主要依赖于汽车和电子制造这两大产业的需求刺激,然而相对起步较晚,相关产品市场的份额也不大,因此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无法赶上全球发展红利的“快车”,想要达到韩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水平绝不是一朝一夕。

 

  与韩国连续性好、规划性强的发展策略不同,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在发展初期是野蛮生长的。

 

  地域广阔带来的零散发展问题以及“山寨”问题等不可避免,在近年来已经有所改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研发和创新,但“低端化”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治,在控制器和减速器这两大核心零部件领域也依旧有待持续突破。

 

  很大一部分国内工业机器人尚无法满足国内用户需求,出口更无从谈起。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升级也越来越有必要。尽管拥有全球最大体量,但市场认可的品牌已经越来越有限,没有核心技术,淘汰是不可避免的。


  经济下行,让淘汰越来越近。

 

  随着时间推移,除了产业内部问题,受到经济下行影响,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不再为了“换人”而“换人”,即便是来自传统行业的富士康或新兴领域的碧桂园,都不可避免地停掉了“机器换人”的脚步(机器换人,苹果也遇上难题了),这是直接导致装机量下滑的原因。

 

  对比韩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发展轨迹,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优胜劣汰”很可能来得更快。而且受到2020年疫情影响,这场淘汰可能会来得更加猛烈和残酷,预计面临淘汰或转型的工业机器人及相关零部件厂商甚至可能超过80%。

 

  结语:

 

  从公认的工业机器人“元年”——2014年到今天,已经足足有六年时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大踏步”前进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显露出技术基础不足的弊端,相对于本体和低端化应用,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应当找准自身定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是市场良性发展的根基。


更多推荐内容

  • 仅占工业机器人销量比重的10%,协作机器人仍是“掘金地”
  • 多家企业加码工业机器人赛道 推动产业向高端迈进
  • 走进张江看“机器人+”:从医疗到智造链接百业千家
  • 政策持续加码,机器人产业步入加速期
  •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及未来发展趋势
  • 2025年上海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达千亿

标签

  • 工业机器人

热门资讯

  • 关于举办2025中国工业AI大会的通知

    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拟于2025年10月22-24日在杭州举办“2

  • @汽车行业同仁,2026中国智能汽车技术展定档!邀您智启新征程!
  • 2026中国智能汽车技术展
  • 精业锐志,极致创新!ITES深圳工业展助力制造业开年起步即冲刺!
  • 比亚迪/广汽丰田/富士康/大疆确认参观,ITES品牌终端买家名单发布!
  • 迈瑞/开立/格力/美的...确认参观,ITES品牌终端买家名单|第二批

专家专栏

  • 何宝宏 : 何宝宏:人工智能开始从学习走向创造

    目前人工智能(AI)开始从学习走向创造,数字化转型的终点是数字原生,未来

  • 聂鹏举 : 全国人大代表聂鹏举:建议扶持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业
  • 孙丕恕 : 全国人大代表孙丕恕:算力、数据、算法是中国“新基建”的基础支撑
  • 谭建荣 : 「人物特写」工程院院士谭建荣:马云不是制造业的杀手,工业机器人也不是救命良药
  • 李开复 : 李开复:机器人应以实用为主,人形机器人难以盛行于世
  • 孙建波 : 银河证券孙建波:工业机器人是企业未来发展布局的重中之重

企业介绍

  • 纬探传感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纬探传感是一家致力于工业自动化,提供传感器及元器件产品、技术服务和成套控

  • 丹因碧克机器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丹因碧克是一家专注于机器人力控应用解决方案的公司,由日本WACOH-TE

  • 浩科机器人(苏州)有限公司

    浩科机器人(苏州)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机器人本体研发及应用的高科技企业。

  • 关于我们

    • 首页 商城
    • 品牌 方案
    • 资讯 一站式
    • 金融 我们
  • 服务支持

    • 服务条款
    • 隐私权政策
  • 联系我们

    • info@ez-robot.com.hk
    • 周一到周五 09:00-18:00
  • 合作伙伴

    • 赤狐CRM
    • 硬蛋网
    • 科通芯城
    • 科姆特
    • SMart Factory 2019
    • 郑州工博会
  • 关注我们

    • 微信号:易造机器人网